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1:57 点击次数:137
塞瓦斯托波尔自沙俄时代起,就是俄国海军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军基地。沙俄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不少炮台。1905年,因为塞瓦斯托波尔原有的岸防炮已经老旧,难以和新式战列舰抗衡,俄国又决定增建一个炮台,后来这个炮台被命名为30号炮台。
30号炮台由俄国筑垒专家炮兵上将策扎尔·居伊和奈斯多·博伊尼茨基将军负责设计,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城北的阿尔卡达尔高地上。炮台共有两个两座装甲炮塔,每个装甲炮塔装备两门305毫米火炮,火炮的身管为52倍口径,最大射程42千米。
炮台的大部分设施,包括弹药库、发电站、士兵居住区、和指挥部的通道等都在地下,外面有8米后的钢筋混凝土保护,而露在外面的炮塔也有406毫米厚的装甲,可以说坚不可摧。
这两个炮台在1912年正式开工,后来因为一战爆发工程不得不暂停。直到1928年才重新进行建造,到1934年完工,配套的6个观测所和指挥中心则在1936年完工。因为工程时间跨度大,因此炮台还修改了一些设计,换装了现代化的光学测距仪和火控设备,炮台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此后苏联又在塞瓦斯托波尔南面修建了同样装备305毫米火炮的35号炮台。30号炮台和35号炮台都隶属于黑海舰队岸防司令部,原本是防止敌舰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重要屏障。不过在苏德战争时,德军是从陆上进犯,因此这两个炮台成为了苏军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其中30号炮台(德军称之为马克西姆·高尔基一号堡垒)位于德军主要攻击方向,发挥的而作用尤为巨大。
11月1日,30号炮台首次投入战斗。当时德军132步兵师一部正在集结,试图攻击苏军海军陆战队第8旅的阵地。30号炮台共向敌军发射了68发炮弹,具体战果不得而知,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德军的集结被打断,当天再也没能在这个方向发起进攻。
此后30号炮台多次向德军开火,据苏联资料记载,在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第一次进攻中,30号炮台共发射了517发305毫米炮弹,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其猛烈的火力让德军印象深刻,以至于在12月17日第二次进攻开始以后,德军甚至调整了部署,专门派出部队向这个他们称之为“马克西姆·高尔基一号”的堡垒发起进攻。
德军的攻势初期比较顺利,到12月28日,其先头部队甚至已经逼近了距离炮台指挥中心只有300米的地方。然而战斗民族不是吹出来的,30号炮台直接放平了炮管,对着逼近的敌人进行了直瞄射击。
在巨大的爆炸声,德军先头部队的坦克直接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,只剩下了飘散的碎片。德军的士气在这次炮击中被打垮,很快被苏军的反击击退。
因为发射炮弹太多,30号炮台的炮管磨损严重,所以苏军在战斗间隙对炮台的炮管进行了更换。考虑到炮管重达50吨,而德军距离炮台只有不到2千米,苏军此举可以说非常不可思议了。
由于直接攻击失败,1942年5月德军再次发起进攻时,一面派出飞机轰炸30号炮台,一面调来了攻城重炮群,对30号炮台进行炮击。
德军的空中轰炸很快以失败告终。30号炮台的伪装很好,德军飞机一直没发现目标。加上周围有高射炮阵地,德军的轰炸大多偏离了目标。即使少数炸弹集中了炮台,也因为炮台防护力好未能造成什么破坏。
而德军调集的重炮包括了800毫米超级列车炮“多拉”、两门615毫米“卡尔”式自行迫击炮、一个连的280毫米列车炮、一个连的420毫米榴弹炮、一个连的420毫米迫击炮,此外还有大量的180毫米野战炮、240毫米重型榴弹炮、280毫米榴弹炮和305毫米以上迫击炮。
“多拉”对30号炮台的炮击并不算成功,其远距离射击精度太差,而炮台只有两个装甲炮塔露在外面,极难击中。“多拉”发射的炮弹最近的一发距离炮塔都在500米之外,根本没有造成什么破坏。
倒是两门“卡尔”式自行迫击炮可以躲在山后近距离射击,对炮台的威胁很大。在6月6日和6月7日,一号炮塔各被击中一次,装甲被打坏,一度不能转动。此外炮台的地下部分也有所损伤。
不过炮击并未彻底让30号炮台失去作用,此后炮台依然向德军阵地不断发射炮弹。因此德军只能继续一点点蚕食炮台周围的阵地,慢慢逼近炮台。
而苏军也是坚持抵抗,在打完所有榴弹以后,苏军又将训练用的实心弹打了出去。在此期间至少有一辆德军坦克被305毫米实心弹直接命中而解体。打完实心弹以后,苏军又装填上发射药包向逼近的德军射击,利用炮口风暴杀伤敌人。
甚至在德军迫近对炮台进行了爆破、灌入汽油焚烧以后,残余守军继续在炮台之内坚守了大约一周时间。最后德军只能冲入炮台,一个个撬开地下室的大门,和苏军逐屋展开战斗。
根据战后缴获的资料表明,德军对30号炮台的评价极高,认为它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很可能是前两次攻击失败的主要原因。能得到对手如此高的评价,可见30号炮台的成功。
马克西姆塞瓦斯托波尔苏军德军炮台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